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394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唐毅穷,都是有所听闻的。只是不知穷到了这地步。    这连马车都捐出来了,还能不穷?    张兆旭低头看着台下,总算安下点心来。提起一股气,想接嘴说自己捐款三千两,被宋问打断。    宋问拍下他的手道:“看!这就是噱头啊!”    张兆旭不明所以的看着她。    “捐多少银子,都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心意。”宋问道,“三殿下连马车都捐出来了,那马车值钱吗?的确是很值钱,可更值钱的,还是殿下的决心啊,张公子您觉得呢?”    张兆旭:“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?”    “张公子别急,我也是要捐的。你,我,三殿下,那都是不同的身份。”宋问道,“三殿下代表着皇亲。我代表着商人以及平民。而您呢?您代表高官与朝廷,这面子,谁都失不得。”    张兆旭:“所以呢?”    “殿下已经身当表率,您若直接说,您要捐多少银子,还比殿下的高。一来是打殿下的脸,枉费了殿下的一番苦心。二来嘛……”宋问摇头道,“啧,没有噱头。”    张兆旭不耐烦,被她堵得猛灌了口气。    又是噱头!神特娘的噱头!究竟什么是噱头!!    “民情,是要层层煽动的。您一口气直接说要捐多少银子,纵然很多,百姓还是会觉得,后面的官员,也应该捐多少银子。”宋问摊手道,“可他们的觉悟与财力,哪能与国师相比?这众人一听,越听越觉得无趣。只会觉得前面的那些官员,都没有诚意。这又如何能让他们有诚意的捐钱呢?那您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?”    张兆旭一想,觉得有理。张曦云也再三叮嘱过他,不要一开始就贸然的来出风头。    不是人人都出得起三千两,也不是人人都舍得出三千两的。    三千两一出,自然满座震惊。    张兆旭负手,扯起一股笑道:“那就让他们先捐。”    “这是其一,还有其二。”宋问在两人中间比划着意会道,“我代表着平民,您代表着朝廷。我若是捐一百两,您应该……捐多少?”    张兆旭总算明白了她的意思。    这是怕自己捐的太少?    张兆旭哼了一声。    张家此次,可是准备了三千两。宋问不过一介书生,能有多少?一百两?五百两?还是一千两?    根本不值一提。    张兆旭不屑道:“你捐多少,我也捐多少。而且,只多不少。”    “好!”宋问生怕他反悔,转身对着众人道:“张公子一言已出。宋某捐多少,他也捐多少。而且只多不少,诸位请替我们作证!”    众看客不明所以,还是配合着鼓掌。    要捐钱?捐钱好呀!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关于银两设置。以不同商品为标准推断出的购买力是不同的。假使以米价为标准,一两在唐朝的购买力在现代近似有2000到4000块钱,具体视社会发展水平。取中值3000的话,3000两就是900万。(米价在唐朝价格普遍较低。)    另外,其实古代货币和现代货币的比对,不能单以购买力作为衡量标准。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,总体有钱人非常少。不像现在这样,抛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