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644节  (第2/2页)
将的主意,但她眼馋花家兵很久了。家将们从小被花家收养,教育成才,受的是高等洗脑教育,“忠”这个字是刻在骨子里的。想一想,都是奴隶或普通百姓出身,好不容易接触到了“士”的边,受到了士的教育,对他们来说,不亚于改变人生,一步登天,他们图的不止是自身,而是后代子孙永远留在这个阶级中。    要反花家,意味着他们要从士这个阶层掉下去。    怎么可能呢?哪怕死,他们都没想过要反花家,反而要死得壮烈,死得其所,这辈子就值了!    但花家兵就没这个“荣幸”接受这么高等的洗脑教育。他们也不可能觉得当了花家的兵就成士了,最多当花家的兵性命更有保障一点。    花家是将门嘛,兵多将广,比在别的将军旗下似乎更安全?    忠于花家?只能当花家的兵?不让我当花家的兵我就去死?    除了极少数有可能被提拔的军中优秀小兵之外,其余大部分的普通士兵都没有这个意识。    花家兵们已经在外两年了,仗,也打完了,该回家了。可总不回家,士兵们难免担忧。哪怕是天生的军户,也更向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日子。喜欢刀口舔血的人还是少数,大多都是不得不当兵。    军户嘛,祖宗是军户,子孙后代就只能当兵了。哪怕已经当了几辈子的平头百姓,或种地,或读书,军帖一到,征到你,你就要去,不去就算逃兵,抓你全家。    横竖都是死,那就只能来了。    打到现在还活着的,不能不说是命大。可命再大也不想永远这么过下去,都盼着早日回乡。    前面,花万里在距离凤凰台百里附近扎营,好歹是回家的路。又有花家家将在营中管束着,士兵们纵使心里嘀咕,也真没人敢反。    后来花万里不见了,家将们日日惊慌,士兵们当然也心慌。    但还是没想过反。    再后来,姜武把外来的人都给赶走了,营中突然空了一大半,士兵们自然更添惶惶。    再再后来,姜武把人都给召进了公主城,家将们全都不见了,营中只剩下几个小将统管,而这些小将们除了带兵日日操练,也是什么都不知道。    上头的人都一副茫然之色,下头的人当然更糊涂了。    恰在这时,许多“消息”就流传进来了。    于是营里的人知道了。    外面全是鲁人,此处是鲁国公主的公主城。    这个鲁国公主啊,就是要当皇后的那个诸侯公主。    那为什么他们不回凤凰台,要到这里来啊?    ——为什么不回凤凰台?仗不是都打完了吗?    ——你们说,是不是将军……要反啊?    ——花将军要投靠鲁王?    ——不能吧……花将军是皇帝的将军,怎么能投诸侯呢?如此不忠不义之事,花将军怎么会干?    ——可我听说,是陛下要害花将军,花将军这才不得不投靠鲁王。    ——听说,现在是鲁国公主养着我们呢!    ——军中早就没有粮了!将军带着我们打了两年的仗,当初带出来的粮食早吃光了!    ——听说,将军就在鲁国公主那里呢!    ——听说,鲁国公主送了将军一座大屋子!    ——听说,跟着将军的人全都在鲁国公主那里呢!    这鲁国公主的形象自然而然的就是众将士心目中鲜明起来了。    等营中断了粮,粮车数日不至,花家将军们来了以后就说这鲁人不安好心,这才断了营中的粮食,花将军已是气得怒发冲冠!    可营中士兵们的心目中就只剩下一个印象:花将军气得怒发冲冠了,人家还是把他们的粮给断了。    连个理由都不讲。    以前营中偶有断粮,好歹还能听一听是某地某地拖延,某官某官无能,致使营中缺粮,然后将军就会去附近的城池借粮,等粮借来,他们的肚子就不会再挨饿了。    现在说鲁人不讲道理就把粮给断了……    鲁人也不该养他们啊!    难道是花将军得罪了鲁国公主?    所以鲁国公主一怒之下,断了营中的粮?    公主是女人,女人脾气大,喜怒不定,也是常理。    营中有的人不免觉得这花将军都投到鲁王这里来了,正经是新人,该夹着尾巴做人呢!怎么好得罪鲁国公主呢?    这鲁国公主的性情是人人都知道。    在鲁国时,鲁王都要听她的;到了凤凰台,连朝阳公主都不放在眼里;整个凤凰台的大臣们也都看过她的脸色,皇后之位是辞了又辞。    虽说,她现在又想当皇后了,这才笼络了花将军。可这也不说明她的脾气从此就变好了啊!    还是花将军不对!    营中有人就嘀咕:“一个女人,脾气再大,捧着哄着不就行了?花将军也有妻妾,怎么连哄女人都不会!”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